我覺得我是橡皮筋
彈性十足 伸縮自如(幸好不是方方黃黃.不然會變海棉寶寶)
明明一早還是空著身軀上場 卻可以在一瞬間爆衝 會議兩頭開不停
最近深深的感慨 這個市場被” 我們”做壞了
這個形態改變的越來越明顯
幾年前 從學設計背景出身的小草被訓練的有點小小的腦袋和創意
不甘心每天只會做設計稿被當作”美工” 所以發憤圖強往上爬
在工作環境裡面跟”美工”兩個字對抗 教育設計和美工的差異
企圖贏得別人的尊重 憑著那股往上爬和不怕苦的精神
願意多作多寫多嘗試 努力轉型變成行銷企劃 創意加視覺呈現
期盼哪一天 自己可以就不用當被乎來喚去的美工用
而是真正用腦袋的企劃
這幾年工作和學習上認識的人越來越多
發現職場趨勢想跳脫到創意與執行兼具的行銷人越來越多
每個人都好努力的想要擺脫只是會設計的軀殼
坦白說 這是好事 我們看到了努力向上的設計人一直想改變自己
不過 當大家力爭上游的同時 很多老闆也看到了
老闆看到了想轉型的設計人努力又積極 所以聰明的老闆當然賞識
但是 可愛的設計同胞們沒有想到 力爭上游的結果是換來
老闆可以少請一個美編 因為你可以把原本的企劃幹掉還可以身兼設計
甚至有業務公關的能力會更好 但是你的薪水未必會多很多
除非你是喝過洋墨水 拿過MBA回來的
文化好一點的公司會尊敬你這個多功能的全才
文化差一點的公司可能就把你當打雜的快速工
如果公司是多頭決策者但又認知不同 那情況會更糟
只能靠自己機零點或是看自己命運的造化看未來
特別在不景氣的時代裡 這個現象就越明顯
最近這半年來 身邊看到太多這種例子了
深深的感觸 同學啊~如果你還在專業 那就堅持倒底
如果不夠專業 那就繼續磨練多元的能力吧
因為我們永遠是羨慕別人 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啊……